虽然具体的传播策略还在制定当中,Oatly 打算把自己定位为“新牛奶”,说一些“我们是一个好公司”“让世界更美好(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)”之类的的故事——瑞典工厂碳中和、机构透明值得信任、燕麦奶比牛奶的碳排放少等等。虽然 Toni 也承认,没有直接证据中国消费者在意这些,将其考虑为购买决策因素。他补充说:“虽然素食者在中国绝对值并不多,但增速非常快。”
正如 Oatly 的广告词“Wow,No Cow”(哇没有牛诶),这是一场“反扑牛奶”的计划。
如果从 1988 年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第一次开始倡导居民饮用牛奶开始算起,牛奶成为中国人日常饮品用了 20 多年的时间。据奶业协会的数据,中国人均奶类消费水平折合生鲜乳只有 36.3 公斤,平均每天不到 100 克,被认为还有增长的潜力。
根据欧睿国际提供给《好奇心日报》的数据,中国包装牛奶(冷鲜奶和常温奶一起)的市场已经超过了 1222 亿元人民币——是包装豆奶饮品市场的十倍。不过值得指出的是,现制豆奶/豆浆的餐饮渠道比牛奶更广,从肯德基麦当劳到永和大王,甚至是正餐店。另外中国人也有自制豆浆的习惯。豆浆机一度畅销,把九阳这样的公司送上了市。但这些都没有纳入统计口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