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(通过咖啡馆扩张)是全球的战略,我们在每个地方都一样。”Oatly 的 CEO Toni Petersson说。
看上去,Oatly 在对的时间来到了对的地方。咖啡是中国一二线城市里最热门的饮料之一。根据美团点评和《咖门》的调查,全国咖啡馆数量在 2016 年底已经超过了 10 万家,市场还在以 16%的速度增长。尽管定位更大众的咖啡商家还没主动接触燕麦奶的倾向,但是先一步把氛围培养起来还是好的——毕竟,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星巴克和麦当劳会跟随精品咖啡馆的脚步,把燕麦奶当作一种“正确的选择”加在菜单上。
咖啡店里的 Oatly“正确的选择”
燕麦是北欧地区的传统食物。1990 年代瑞典隆德大学的实验室发现了一种酶能让燕麦化成燕麦奶。在 2014 年 Oatly 被重新定位之前,它是种平凡无奇的饮料,瞄准的是那些消化不好或者乳糖不耐的人群。
Toni Petersson 和 Oatly 的创意总监 John Schoolcraft 把它打造成一种更先锋、“挑战者姿态”的饮料,跟牛奶较上劲。“像牛奶,但是是为人类制作的”(Like milk, but made for human)、“后牛奶一代”(Post milk generation)——这是他们的文案。采访中,Toni 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,也表达了“牛奶是给小牛喝的,不是给人喝的”这种观点。
品牌重塑和向咖啡馆渠道倾斜后,Oatly 在瑞典先流行起来,在植物奶市场有超过 40%的市场份额。在北欧和欧洲国家紧随其后。2016 年 Oatly 进入美国市场之前,它已经是欧洲第二大“替代奶”(alternative milk)品牌。因为“植物性饮食运动”在美国很流行,它很快地在那找到了一席之地。除了当地独立咖啡馆,Oatly 也进入定位中高端的超市,比如美国的 Whole Foods 和 Target 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