②pH值高低也影响鱼类及其他生物生长,调节好pH值可起到防病和促生长作用,一般每半个月遍洒生石灰一次,每亩1米水深用量15~20千克,使池水pH值稳定在7.8~8.5。
③在全价饲料养殖鱼塘中,经数月养殖累积,池中的氨氮、亚硝酸盐普遍偏高,影响鱼类摄食与生长,极易导致鱼类中毒、发病,甚至死亡。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,可通过多开增氧机,加大换水量,投入特效改水剂、底质改良剂或泼洒沸石粉(每亩用20~30千克)降低水中氨氮、亚硝酸盐,促进有益生物繁殖生长。
④定期使用光合细菌、EM菌、枯草芽孢杆菌、硝化菌、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制剂,可抑制有害藻类、有害微生物繁殖,促进有益藻类生长,净化水体,增强水生动物的免疫力。一般水温在22~32℃,用水稀释活化后在晴天上午10:00前全池均匀泼洒。使用前5~7天内及使用后的5~7天内不要泼洒消毒剂,以免影响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。
日常管理:坚持每天早、中、晚巡塘,观察鱼的活动是否正常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观察饵料台上的饵料是否吃完,根据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。适时开启增氧机,以防缺氧浮头情况发生。注意检查进水口的过滤网和排水口的防逃网是否破损,若有破损,及时修补,防止野杂鱼入池或鱼外逃。每隔15天测定鱼的体长、体重。每天测定pH值、氨氮、亚硝酸盐、溶解氧、水温、透明度等。做好池塘养殖日志。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及水质情况,及时调整管理措施。
病害防治:养殖全程贯彻“防重于治”和“无病先防、有病早治”的方针,在养殖期间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,鱼病多发季节做好药物预防及水质调节等措施,养殖过程没有发生重大的病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