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面和咸面线这对潮汕面食的“小儿子”,缩在“大哥”粿条的盛名阴影下瑟瑟发抖(气的)。
小时候生病初愈,最喜欢吃的就是阿公阿嬷现和现做的生面。
和面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盐和碱水,和出来的面柔韧而极具延展性。
潮汕生面制作过程中,碱水的控量十分重要,多了能吃出碱水味,少了则不够韧性。
生面不仅和面过程用碱讲究,做成的生面下锅烹煮还有两点要诀:一是尽可能多地下水。
生面“吃水”,这是每个煮过生面的人深有体会的,水一旦下少了,面就会煮成纠结的坨坨,既难看又难吃,浪费好面不说,咽起来还费喉咙。
二是煮面的时间要掐准!一般是配菜熟透后才下锅,煮沸即捞起,煮久了容易成为稀烂面糊。
生面作为潮汕长寿面的主角之一,煮烂煮糊意味着什么,宝宝不敢知道(捂眼睛)。
潮汕长寿面的另一个主角就是咸面线。咸面线是由麦面加适量食盐揉和制成,食盐的加持不仅能增加延展性,还能延长面线的储存日期。
传统的面线由手工揉面,拉制而成,如今一般都由专门的机器制作,晾晒蒸熟后自然风干,晾晒中的面线十分壮观,像一面面纺织线墙。
面线丨《潮汕人家》